<small id="o8zkr"></small>
<video id="o8zkr"><del id="o8zkr"></del></video>
<span id="o8zkr"><form id="o8zkr"></form></span>
    1. <th id="o8zkr"></th>

          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醫(yī)院動態(tài)

          【每周普法】 圖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2024-05-08 11:48:41| 發(fā)布者: admin| 查看: 7898

          2019年,國務院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一行政法規(guī)進行了修訂,2019年4月23日,經李克強總理簽發(fā)國務院第711號令后予以公布,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相關解讀如下:

          一、修訂的背景及意義

          1.問:為什么要修訂條例?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工作。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條例對于推進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保障人民群眾依法獲取政府信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法治政府,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條例在實施中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決策、關心維護自身權益的積極性增強,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廣度、深度提 出了更高要求,但有的行政機關存在公開內容不夠全面準確,公開深度不能滿足群眾需要的問題;二是依申請公開制度實施中遇到一些問題,有的申請人向行政機關反復、大量提出信息公開申請,或者要求為其搜集、整理、加工政府信息,占用了大量行政資源,影響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正常開展;三是由于制定條例時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剛剛起步,尚處于探索階段,有些制度規(guī)定比較原則,實踐中容易引發(fā)爭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對現(xiàn)行條例進行修訂。

          2.問:條例修訂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修訂條例的總體考慮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指示精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需求,從我國現(xiàn)階段的國情出發(fā),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具體把握以下四點:一是積極擴大主動公開,堅持“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凡是能主動公開的一律主動公開,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獲取政府信息的合理需求;二是平衡各方利益訴求,既要保障社會公眾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也要保護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同時要防止有的申請人不當行使申請權、超出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的能力,影響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正常開展;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研究梳理現(xiàn)行條例實施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將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增強制度的針對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四是研究國外政府信息公開的新經驗、新做法,對適合我國國情的予以借鑒。


          3.問:條例具體制度設計如何體現(xiàn)“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


          答:一是擴大主動公開的范圍。修訂后的條例在現(xiàn)行條例規(guī)定的基礎上,對各地區(qū)、各部門實踐中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重新梳理分析,擴大了主動公開的范圍和深度,明確各級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機關職能、行政許可辦理結果、行政處罰決定、公務員招考錄用結果等十五類信息。同時,規(guī)定設區(qū)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還應當根據(jù)本地方的具 體情況主動公開與基層群眾關系密切的市政建設、公共服務、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條例還提出,行政機關應當按照上級 行政機關的部署,不斷增加主動公開的內容。二是明確不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情形。為了落實“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條例規(guī)定了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具體包括:依法確定為國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公開的政府信息,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wěn)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會對第三方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政府信息。同時,考慮到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信息不具有外部性,對公眾的權利義務不產生直接影響,過程性信息處于討論、研究或者審查過程中,不具有確定性,行政執(zhí)法案卷信息與當事人、利害關系人之外的其他主體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且通常涉及相關主體的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條例規(guī)定,行政機關內部事務信息、過程性信息及行政執(zhí)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開,但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上述信息應當公開的,從其規(guī)定。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動態(tài)調整機制、依申請公開向主動公開的轉化機制,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深入開展。要求行政機關對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定期評估審查,對因情勢變化可以公開的政府信息應當公開;行政機關可以將多個申請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納入主動公開的范圍,申請人也可以建議行政機關將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納入主動公開的范圍。


          4.問:修訂后的條例刪去了現(xiàn)行條例第十三條關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需“根據(jù)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條件,請問這是基于什么考慮?


          答:現(xiàn)行條例第十三條規(guī)定,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經過反復的研究論證,修訂后的條例刪去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需“根據(jù)自身生產、生 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規(guī)定,主要考慮有兩點:一是進一步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二是在條例的實施過程中,對于“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如何把握,有關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容易引發(fā)爭議。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認為取消這一規(guī)定能夠體現(xiàn)建設陽光透明法治政府的總體方向,方便社會公眾依法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刪去“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條件限制并不意味著可以沒有規(guī)則、不當行使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權。對于同一申請人反復、大量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問題,修訂后的條例也規(guī)定了不予重復處理、要求說明理由、延遲答復并收取信息處理費等措施。對于申請人以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形式進行信訪、投訴、舉報等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告知申請人通過相應渠道解決。


          5.問:行政機關對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應當如何答復處理?

          答:修訂后的條例根據(jù)實踐發(fā)展經驗補充、完善了依申請公開程序,要求行政機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登記、審核、 辦理、答復、歸檔的工作制度,加強工作規(guī)范。條例規(guī)定,對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機關根據(jù)下列情況分別作出答復:所申請公開信息已經主動公開的,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徑;所申請公開信息可以公開的,向申請人提供該政府信息,或者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途徑和時間;行政機關依據(jù)條例的規(guī)定決定不予公開的,告知申請人不予公開并說明理由;行政機關經檢索沒有所申請公開信息的,告知申請人該政府信息不存在;所申請公開信息不屬于本行政機關負責公開的,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能夠確定負責公開該政府信息的行政機關的,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lián)系方式;行政機關已就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作出答復,申請人重復申請公開相同政府信息的,告知申請人不予重復處理;所申請公開信息屬于工商、不動產登記資料等信息,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信息的獲取有特別規(guī)定的,告知申請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辦理。


          6.問:條例在方便公眾獲取政府信息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答:為了強化便民服務要求,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實效,條例主要做了如下規(guī)定:一是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lián)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二是規(guī)定依托政府門戶網站,逐步建立具備信息檢索、查閱、下載等功能的統(tǒng)一政府信息公開平臺。三是要求在政務服務場所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并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二、條例修訂七大亮點

          (一)

          擴大主動公開的范圍和深度

          總結現(xiàn)行《條例》實施經驗,根據(jù)政務公開實踐發(fā)展要求,明確各級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機關職能、機構設置、行政處罰 等行為的依據(jù)條件程序、公務員招考等十五類信息,并規(guī)定設區(qū)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還應當根據(jù)本地方的具體情況主動公開與基層群眾關系密切的政府信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動態(tài)調整機制,要求行政機關對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定期評估審查,對因情勢變化可以公開的政府信息應當公開;建立依申請公開向主動公開的轉化機制,行政機關可以將多個申請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納入主動公開的范圍,申請人也可以建議行政機關將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納入主動公開的范圍,以此推動公開工作深入開展。


          (二)

          明確“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

          除《條例》規(guī)定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外,政府信息應當公開。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包括:依法確定為國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公開的政府信息,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wěn)定的政府信息,公開會對第三方合 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政府信息?!稐l例》同時規(guī)定,行政機關內部 事務信息、過程性信息、行政執(zhí)法案卷信息可以不予公開?!稐l例》明確了政府信息公開與否的界限,推動政府信息依法公開。

          (三)

          提升政府信息公開的在線服務水平

          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政府服務“網上辦、馬上辦”成為發(fā)展趨勢。《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lián)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臺與政務服務平臺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加強依托政府門戶網站公開政府信息的工作,利用具備信息檢索、查閱、下載等功能的統(tǒng)一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集中發(fā)布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四)

          取消依申請公開的“三需要”門檻

          刪除現(xiàn)行《條例》第十三條關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需“根據(jù)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的限制條件,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同時,對于少數(shù)申請人反復、大量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問題,規(guī)定了不予重復處理、要求說明理由、延遲答復并收取信息處理費等措施;對于申請人以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形式進行信訪、投訴、舉報等活動的,行政機關應當告知申請人通過相應渠道解決。


          (五)

          完善了依申請公開的程序規(guī)定

          明確了公開申請?zhí)岢觥⒀a正申請內容、答復形式規(guī)范、征求意見程序、提交時間起算等內容,并要求行政機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登記、審核、辦理、答復、歸檔的工作制度,加強工作規(guī)范。


          (六)

          強化便民服務舉措

          要求行政機關在政務服務場所設置政府信息查閱場所,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渠道,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政府信息申請內容不明確的,行政機關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


          (七)

          進一步加大《條例》規(guī)定落實的監(jiān)督保障力度

          規(guī)定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日常指導和監(jiān)督檢查,對行政機關未按照要求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予以督促整改或者通報批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本級政府上一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工作考核、社會評議和責任追究結果情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 工作主管部門投訴、舉報,也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聯(lián)系我們

          站前街南首79號(第二職業(yè)技術學院北鄰)

          0635- 8423045

          0635- 8424796

          官網直達

          關注微信

          国产欧美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成人乱无码,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small id="o8zkr"></small>
          <video id="o8zkr"><del id="o8zkr"></del></video>
          <span id="o8zkr"><form id="o8zkr"></form></span>
            1. <th id="o8zkr"></th>